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专家视野 --> 阅读

专访国家卫健委王海东:挖掘人口老龄化下的“长寿红利”

 发布日期:2021-11-02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

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冲击,也蕴藏着宝贵的发展机遇和希望,那么,应该如何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化危为机、危中寻机,转化老龄风险为“长寿红利”?为此,第一财经近日专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

第一财经:对于人口老龄化,我们为何如此重视?中国的老龄化有什么特点?与国际对照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王海东: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际性的发展趋势,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国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数量多。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1亿,占总人口的13.5%,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老年群体。

二是速度快。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和4.63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一倍多。

三是差异大。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由于人口流动迁移,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地区,地域之间也不平衡。

四是任务重。对于人口老龄化缓慢发展的国家,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料问题等依次出现。而在我国,这些其他国家近百年来分阶段逐步面临的老龄问题,将在短时期内集中爆发、同步呈现。这些问题相互关联、交互影响,应对任务十分艰巨。

第一财经:在应对老龄化上,中国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海东: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颁布并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出台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这些顶层设计,为老龄工作提供了遵循和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国老龄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老年人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覆盖了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障覆盖了近10亿人。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目前已覆盖49个城市的1亿多人。这些都为老年人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社会保障基础。

二是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快速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等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全国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中,已有2600多家设立了老年医学科,为老年人健康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两证(医疗机构许可证/备案证、养老机构备案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比2019年增加了22.1%;床位总数158.5万张,比2019年增加了21.7%;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达7.2万对,比2019年增加了27.7%;超过90%的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医养结合深受老年人的欢迎,有效解决了在养老机构不能就医、在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医疗卫生服务不能延伸到居家和社区等问题,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成功举措。

三是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2.9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1万张,比2019年增加5.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1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四是老龄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持续发展,对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老年产品用品种类不断增加,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五是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有老年大学8万多所,注册的学员1400多万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基本上实现了免费为老年人服务开放。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得到了显著加强。

第一财经:我国的老龄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当前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将如何解决?

王海东: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充分、不平衡。一是居家社区服务发展不充分,与机构服务发展不平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基础地位尚未得到很好体现。二是农村和中西部老龄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不平衡。三是老龄产业发展不充分,事业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老龄产业相关政策碎片化,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价格、税收、贸易、人才、投融资、土地等政策扶持和规划引领。

下一步,要着力推进五大建设。一是加强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同时,要继续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形成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框架,为老年人提供更坚实的社会保障。

二是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定疗护六位一体、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要坚持每年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增加服务供给,建设一系列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医养结合机构,大力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形成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目前我国养老主要是“9073”(约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约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约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的格局,未来养老服务的重点要放在居家和社区。要大力加强居家和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四是加强老龄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财税、土地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扶持。要提高老龄产品的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扩大经济效益,通过打造一批龙头企业,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更好地推进老龄产业发展。

五是加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十四五”期间每年打造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在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娱乐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全面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财经:面对挑战,中国有什么优势来解决老龄社会存在的问题?

王海东:第一,我们拥有制度优势。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为统筹配置资源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我们拥有经济优势。我国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广阔空间。2020年我国GDP达到101.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达到3.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夯实了经济基础。劳动力总量在2030年之前保持在8.3亿以上,依然比较充沛,而且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将稳步提高。

第三,我们拥有文化优势。百善孝为先,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具有扶贫弱、救急难的传统,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引导和动员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良好的思想观念基础。

第四,我们拥有后发优势。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人口老龄化起步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方面,可以充分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在发展路径的选择、关键制度的建设方面,可以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避免二次改革的被动局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来源:第一财经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2023年工作报告
 大家的家·北京阜外城心社区启幕
 《中国老年旅游发展报告(2023)》在…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赴陕西调研
 推动设计赋能 助力产业发展 中国老龄产…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组织动员会员单位支援灾…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和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向…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民政部
中国老年旅游网
中国离退休网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
人过五十网
央视喜乐乐
中国老年学学会
中国老年宜居养生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