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热点专题 --> 阅读

退休制度:寻求代际公平与就业压力的平衡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日期:2010-09-20


●主持人:记者 柳 森
●嘉 宾:桂世勋(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
新闻背景:当“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人们无不感到丝丝凉意。与此同时,它也前所未有地加剧了大家对各自“收入”、“就业”、“养老”等等问题的关切。也许正因如此,日前当一则有关“延迟退休”的学术会议新闻跃入公众视野,立刻引起了较大关注。  
柳森:事实上,公众对近年来被数度热议的“晚退”话题并不陌生。然而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此次讨论中,人们大多并不否认“晚退”具有缓解下一代养老压力的深远意义,但纷纷坦言,在金融海啸迎面而来、企业与员工大都忙着“抱团过冬”、共克时艰的当下提“晚退”,多少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桂世勋:我也认为,现在并不是一个讨论退休年龄的恰当时机。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的当下,保民生、促就业无疑是所有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这些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尚处上升区间,加上下岗失业人员众多,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在不断地因市场所需向城市转移,城镇就业压力恐怕一时难缓。在这样的现状下实行“晚退”,不仅条件还不成熟,且难获认同。
但尽管如此,若为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谋,又不得不说,当前及早在政策层面展开对“晚退”问题的审慎研究,已不再“为时过早”。这在理论学术界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柳森:也就是说,尽管现在推行“晚退”的条件尚不成熟,但对此议题展开研究、讨论却应及早入手。
桂世勋:的确如此,这也是现实情况提出的迫切要求。越来越多的预测和研究表明,在未来二十到三十年间,我国将正式由“人口红利期”转而进入“人口亏损期”。而与此同时,伴随着劳动适龄人口数量明显下降的,不仅有老龄人口的不断上升,还有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力资本周期的“双延长”。换句话说就是,一方面,人们平均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限正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家的平均工作及缴纳基本养老金的年限却降低不少。照此趋势看,如果我们不尽早在社会保障上做足准备,那么到时整个社会的家庭养老压力都将承受重负。
更何况,一方面,与很多国家不同,我国还须直面社会基本养老金“历史隐性欠账”问题;另一方面,养老金具有福利发展的刚性,如果不及时完善现行养老金收缴平衡机制,不仅很难提高我们的下一代乃至子孙后代的退休生活质量,而且一旦未来缴费率愈来愈高,还可能影响企业雇佣职员和依法缴纳养老金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必须及早想办法在未来人口老龄化和代际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而且,一个社会民生政策的出台往往需要充分的研判、论证与讨论。以美国为例,他们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将领取全额退休金的年龄从65岁推迟到67岁的决策,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任期内作出的。
柳森:那么,究竟能否在代际公平、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种种现实困难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
桂世勋:找到平衡的办法是有的,那就是找准契机,在明确更合理的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将养老金水平与工作服务年份密切挂钩的弹性退休制度。
而之所以要强调“弹性”,第一,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制度本身的公平性。在一个更合理的基本养老金缴付机制上,真正形成依法积极缴纳者多得、提前退休者少得、延长退休者多得的公平局面。第二,充分考虑到不同劳动者、劳动群体之间的差异。允许一些健康欠佳者、特殊工种从业者在达到最低退休年龄时,按个人意愿适当提前退休。同时也创造条件,让一些因社会、工作需要且身体健康的从业者(比如高级专家、技师等),在达到法定最低退休年龄后,适当延迟退休、继续发挥余热服务社会。
此外,也是整个弹性退休制度最核心的部分,那就是“小步渐进”。也就是说,通过在十年甚至可能更长的时间内、每隔1年推迟几个月退休的过渡期的办法,逐步推进退休年龄的调整。这样不仅可以在每一次具体调整前,给社会各界留足准备和适应相关变化的时间,还能将延迟退休可能给就业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后来,到80年代,提高到男性60岁、女性56岁。90年代初,又逐渐把退休年龄提高到男性65岁、女性60岁。正是遵循了以上多方策略下的典型案例。
柳森:在时机上,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毕竟,城镇劳动人口过剩下的就业压力仍是绕不过去的时代课题。而金融海啸的到来,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未来种种可能风险或考验的不确定性。
桂世勋:据预测,我国15至59岁劳动适龄人口数将从2000年的8.33亿迅速增加到2011年的峰值9.32亿后,开始出现缓慢的负增长,在2024年后减少到9亿以下,在2045年后减少到8亿以下。同时,我国许多城市的户籍劳动适龄人口数也将可能在2010至2025年期间,出现类似上海市那样“劳动适龄人口呈负增长且减少幅度较大”的趋势。上述人口变动趋势的出现,无疑在使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迅速上升的同时,也为我国在不加剧就业压力前提下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提供了可能。
也就是说,从全国来看,从2020年左右开始,“小步渐进”地扩大执行延迟退休的人群范围是较为可行的。而此时恰逢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期,新的就业机会的出现和因技术革新而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的劳动强度,都可能为在促进就业的同时实现“人尽其用、老有所为”创造更好的条件。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2023年工作报告
 大家的家·北京阜外城心社区启幕
 《中国老年旅游发展报告(2023)》在…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赴陕西调研
 推动设计赋能 助力产业发展 中国老龄产…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组织动员会员单位支援灾…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和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向…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民政部
中国老年旅游网
中国离退休网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
人过五十网
央视喜乐乐
中国老年学学会
中国老年宜居养生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