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产业研究 --> 阅读

老年用品业报告:产品越贵子女购买比例越高

 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发布日期:2015-03-18


  送给父母的礼物

  中国老年用品业抽样报告

  当寻找发展机会的子女与年迈的父母长期异地生活,当越来越多老人独守空巢,当老年人的尊严感和精神需求日益强烈,中国人传统的孝道,今天当以何种方式呈现?

  平淡无奇的粮油米面,功效暧昧的保健产品,功能复杂的智能家电,面子十足的豪华出游……哪一种送给父母的礼物,才能熨帖地补偿子女心中的歉疚?

  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是中国现实。让老人生活起居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消减安全隐患,并通过智能化增强与子女的联系,是中国老年用品的探索方向。

  一把可以随意调整角度的勺子,让父母更有饮食自理的尊严感;卫生间、走廊、床边的一只扶手,可以减少每年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4000多万次跌倒;一部具备卫星定位、云平台支持的移动智能终端,可以让子女随时关注父母的动态,并提供专业健康管理服务……

  所谓老年用品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符合其特殊生理特点的产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特殊生活便利的工业生产业态。这个概念于1997年由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出,涵盖了因老年人特殊需要而产生的多个领域,主要可分为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康复器材等类别。

  根据赛迪顾问2015年初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4)》,近年来,虽然以生活用品与保健食品为主的老年用品业传统结构正在悄然变化,交通工具、康复保健等助听、助看、助行、助浴用品比例正加快上升,老年用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远未满足现有的老年消费需求。

  该研究也显示,国内市场每年提供的老年产品不足需求的10%。目前老年人中有78.91%仍急需老年用品,27.44%急需老年食品,8.72%急需老年服装,27.54%急需老年助听、助看、助行、助浴用品。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老年产业的其他诸多领域,如房地产、金融、服务业等,用品业因与老年人关系最为密切、使用频率最高,可能影响亿万中国家庭,关系中国老年事业的成败。

  由于目前缺乏细致、全面的行业性调查报告,公众对于这一关乎每个家庭的特殊领域缺乏应有的了解。《瞭望东方周刊》通过对涉及多个老年用品业领域的超过20家企业的抽样采访调研,选取了10件老年用品及其企业故事,希望藉此勾勒出当前中国老年用品业的面貌、趋势以及主要挑战。

  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是基于生活琐事的新解决方案,更是对老年产业老年用品的关注与投入。岁月轮转不息,这些礼物,最终也将送给我们自己。

  中国老年用品业抽样报告之一

  老年用品的营销秘密

  老年人消费动力不足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生产企业意愿不强,

  结构调整步伐滞后,这也是中国老年用品市场发展乏力的根本原因

  文/《瞭望东方周刊》老年用品调研小组

  一方面是社会迅速老龄化,被认为存在巨量消费人口和市场;另一方面是老年人自称难见适用产品,生产企业叫苦不迭——中国老年用品产业的现状就是如此分裂错位、令人困惑。

  根据“9064”的中国养老战略,将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支撑的养老格局——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6%在社区养老,4%在机构养老。

  “421”是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家族代际人口结构,基于此,大部分老年人必须夫妇结伴甚至独自过“空巢”生活。如果缺乏适用的老年用品的助力,家族中的“2”——也就是工作人群,必然深受影响。

  甚至可以说,安全、便利、适用性强的老年用品,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支撑。

  尽管老年用品如此重要,但绝大多数老年用品企业对市场充满抱怨——当代老年人的经历及生活习惯,使其很难进行充分消费。

  面对繁杂、庞大的老年用品市场,《瞭望东方周刊》抽样采访了超过20种老年用品及其生产企业,力图描述当前中国老年用品市场的整体现状,并探究解决之道。

  此次抽样采访对象涵盖交通、康复保健、生活辅助、家电电子等主要的老年用品领域,其中也包括来自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产品。

  10种代表性用品及其企业故事,对老年用品市场的上述困惑作出了回答。

  多数企业希望,刚刚起步的政府采购或国外流行的老年用品租赁业务、老年保险制度,能够成为最终推动老年用品市场的根本动力。

  而在现实中,它们不仅受制于标准缺乏等现实问题,也颇有“远水难解近渴”的意味。

  在目前的过渡阶段,传统的针对老年人的营销策略,是症结之一。

  国内领先的老人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健康云平台服务商、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熊毅总结说:“要抓住老年用户市场,切入点还是在子女身上,尤其是年龄在30至45岁的社会中坚阶层。他们大多分布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事业有成,有意愿也有能力尝试用新兴科技的方式尽孝。”

  而一位直辖市民政局分管老年事业的副局长直白地告诉本刊记者,老年用品企业与其在老年社区里摆摊试用,不如到写字楼宣传推广。

  产品越贵,子女购买比例越高

  在中国老年用品业中,老年人消费动力长期不足,被公认为是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虽然具体数字有别,但多种统计表明,老年人消费占家庭支出的比例普遍偏低。以低端价廉为主的老年人消费现状,难以与企业的盈利追求合拍,致使老年用品市场生机与活力不足。

  老年人消费动力不足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生产企业意愿不强,结构调整步伐滞后。

  生产老年用品成本较高而利润较低,即使已经从事老年用品的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内力不足——要么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档次较低,要么缺乏针对性。

  老年人无疑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也使其消费能力、消费偏好、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消费决策等方面与一般人群有巨大差异。

  “至少对老年人家电市场来说,细分已成为必然。”北京奥维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消费者研究总监李宏伟告诉本刊记者。

  此前受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委托,北京奥维市场咨询有限公司针对北上广以及成都、沈阳、武汉和西安等地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中国老年人家电需求调研报告》。

  以老年人满意度相对较高的电视为例:目前满意度为73%,不满意之处主要集中在遥控器使用、功能使用以及外接端口。

  遥控器的问题主要为反应不灵敏、键盘太多太复杂;功能问题表现为功能太多、界面繁琐、难以理解操作;外接端口的问题在于端口在电视背后,使用时需要移动电视,并且端口太多,难以分辨。

  而老年人感兴趣的功能则是语音控制及3D,前者因其便捷,后者因其新鲜、吸引人。

  李宏伟说,在调查中购买模式分为3种:本人购买、子女购买、共同购买。

  这三者比例与家电价格有关:价格在500元以下的基本为本人购买,占比86%;子女购买占9%;共同承担占5%;

  500~3000元时,本人购买占57%,子女购买占24%,共同购买占18%;

  3000元以上的产品,本人购买的比例下降到41%,子女购买的占26%,共同购买的上升到32%。

  “从价格来看,产品价格越高,子女介入的程度更高。”李宏伟总结。

  客户是子女,用户是老人

  在中国,老年用品的使用者虽是老年人,但购买者多是子女。

  “轮椅、护理床、血压计等产品,购买者大都是子女。越是大件、越是单价贵的产品,子女越是买的多。”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柏煜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柏煜告诉本刊记者,很少有老年人舍得花几千元上万元给自己买产品,不过一些老年人会暗示子女去买,但子女未必能听得懂、意识得到。“这就是一个客户和用户的问题,很多老年用品的客户是子女,用户是老年人,客户和用户是分离的。”

  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主力产品是一款便携移动终端及其服务系统“小和365”。

  熊毅说,这类智能产品也有老人自行购买的情况,但如果子女不知情或不支持,老人佩戴使用的比例往往不高。

  巴颜喀拉集团公司董事长何克鉴正在推出的一款产品是智能手杖“金魔杖”,可以为老人提供定位、语音通话等功能。

  他的想法是:“用户是老年人,在功能设计上要简单易用;但购买的主要人群还是以城市里的白领、蓝领。”

  虽然自己就是年近古稀的老者,但何克鉴告诉本刊记者,老年产品要面向中青年人营销,“只要找一个‘触点’,比如歌曲《常回家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就能触动他们的敏感点。无论什么人,讲起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是一样的心情。”

  在他看来,“金魔杖”就是“弥补子女与父母之间联系匮乏的用品,就像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应该向这个方向来引导”。

  许多老年用品报告对于从老年用品市场的预期都来自老年人自身的消费能力,比如:仅退休金一项2020年就预计可达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此外,还有存款、其他收入以及子女赡养费。由此推断,只要让老年人“拿出钱来”,就可以占领这个市场。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首先要让中青年客户认识到产品对老年人很重要,然后促使他们消费。在当前中国的社会阶段,找到老年人用户已经很难,要撮合成交就更难。”柏煜说。

  在他看来,老年用品的主要特点是个性化需求强烈,一种产品很难像“脑白金”那样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老年人。“每一类产品都是针对特定用户的,比如测血压用血压计、助行用轮椅等,这也导致老年用品的营销和传播难度更大。”

  黄金50年刚刚开了个头

  一个典型例子是电商平台。即便老年人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最主要的新增用户,但让这个人群“在网上花钱”还存在较大障碍。特别是在支付环节,仅仅下载并安装数字证书这一步,就阻挡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购买行为。

  “线上这两年增长很快,就增长速度来说,感觉是‘线上一月、线下一年’。”柏煜说,“在我们的O2O模式里,分别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比如在线下主要是做体验式营销,直接面对老年用户,做出口碑。”

  但是线下门店的有效辐射距离一般在3公里以内,“这个范围内的用户还是比较有限,因此我们的线上策略就是想办法做传播,让中青年客户关注我们的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发现我们的产品,同时意识到这些产品对父母的重要性。”

  线上针对中青年客户做传播营销,线下针对老年用户做体验营销——他这样总结。

  电子商务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商派”的创始人李治银,此前在参加中国网上零售业年会时也曾对本刊记者表示:“社区电商大多瞄准中老年群体,这种商业模式被称为‘大妈经济’。”

  目前,拉卡拉、顺丰、万科等都在开设社区电商小店,“抢滩”线下最后一公里。不同于传统便利店,顺丰“嘿客”体验店采取的是虚拟商品展示方式,门店内不摆放实物,商品以图片、海报的形式呈现,顾客在门店内可以通过网上浏览、二维码扫描,在线购买。

  即便店内无实物,也已大大方便了老年人购买,特别是增强了其对商品的信任感。

  社区电商门店与柏煜的营销办法虽有不同,但相同点是明确了线上、线下不同模式对于老年人的意义和实效。

  总之,老年用品的庞大市场毕竟现实存在。“曾经有人说,刚刚过去的10年是老年产业的黄金10年,基于我们的市场体验和调查以及官方数据来判断,这10年只是黄金50年的开始。”柏煜说,“我估计再过10年,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会出现数家销售规模上百亿元的公司;再过20年,中国的家用医疗器械领域,一定会出现至少一家销售规模千亿元级的公司。”

  中国老年用品业抽样报告之二

  老年用品市场关键词

  文/《瞭望东方周刊》老年用品调研小组

  监测功能

  老年用品市场的存在,回答了“人们到底需要不需要用可穿戴设备追踪健康”的问题。显然,除了在微信上秀距离,并没有多少年轻人真正关心自己晨跑时的心律,除非有慢性病——这恰恰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

  穿戴设备最早出现在儿童市场,即在儿童手表上附加定位功能。当它应用于老年产品之后,似乎突然之间找到了真正的市场。

  在美国,到2014年11月投入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资金已达 28 亿美元,并可能在5年内增加到83亿美元——不过,2014年美国所有健身手环和智能手表的销售额乘以6,也还是达不到其血糖测试纸63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可穿戴设备对老年人提供监测及干预,这只是当前老年用品市场对于监测因素的反映,而床垫、手杖、轮椅等,目前都在尽量附加此类功能。

  监测功能的另一面则是其背后庞大的服务市场,比如与健康管理软件的衔接。

  当然,监测功能的最大挑战是佩戴时间与流失率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产品要求佩戴的时间越长,客户流失率越高。

  床垫等用品一般只是分时段监测,而可穿戴设备才能基本实现24小时监测。但正因需要佩戴时间长,因此流失率较高——腾讯近期发布的《2014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显示,可穿戴设备在3个月内的流失率高达87%。

  活动空间

  随着老年配套产业日渐丰富,中国老年人的出行趋势值得关注。一些统计数据说明,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对此需求更大、出行时间更长。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者针对北京老年人的调查表明,79%的人每天都外出进行休闲活动,此外就是购物和就医——购物平均每周4.6次,就医每月1.3次。

  当代老人大多不会驾驶机动车,多以500米为其日常出行半径,但在节假日期间随子女出行的比例也在增长。

  从《瞭望东方周刊》本次的调研情况看,助行辅助用品很受青睐。来自日本的福祉车是个例外——中国老年人大多不能独立驾驶汽车,而丰田汽车目前在上海引进的两款产品非常有针对性:主要方便轮椅上下,便利家庭出行。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助力产品更集中在智能等附加功能上,只有少数厂家关注利用人体工学等设计,扩大老年人的出行空间。

  另一方面,老年人拓展活动空间的需求,也是对中国制造业的考验。从电动轮椅的关键部件到汽车改装,我们引为骄傲的制造业,在许多领域还无法对应老年人的需求,而进口零部件大大拉高了产品价格,又阻碍了其推广应用。

  沟通及通讯

  目前中国社会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城乡存在大量“空巢”家庭。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便捷、可视的沟通方式,是老年人对电子产品的最大需求之一。一个例子是,大多数老年人使用的第一个电脑软件就是QQ,并钟情于QQ视频。

  这类产品也是目前老年用品智能化的又一个主要方向。诸多企业希望通过附加此类功能,提升与用户的黏合度。从此次《瞭望东方周刊》的调研情况看,轮椅、手杖等产品都具有此类倾向。

  由于老年人的迫切需求——为此不惜克服对于电子产品的障碍感——有可能借此搭建信息平台,通过老年人软件乃至操作系统,实现网上购物、网络娱乐等功能。

  不过,虽然老年人手机已成为一种流行产品,但受制于屏幕尺寸有限等客观条件,它可能很难完成上述任务。

  租赁产品

  在《瞭望东方周刊》此次调研中,鼓励租赁产品发展正在成为企业的共识,特别是针对一些受众群体较小的高价辅助产品。

  但租赁产品仍然突出反映了当前老年用品市场的主要矛盾:使用者数量较少,因此租赁单价较高。事实上,大多数租赁产品集中出现在医院附近的医疗器械用品商店。

  显然,大多数中国人还缺乏一种认识:老年人的需要有显著的特殊性,老年用品与一般用品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福祉车等高租金用品显示出,中国还缺乏促发此类市场的保险制度和产品。来自日本的经验证明,正是保险制度真正激活了老年用品市场。

  根据年龄,日本的保险对象被分为两大类: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第一类被保险人,40~64岁的人为第二类被保险人。前者只要有护理需求,保险权自然产生而不受限制;而后者的护理需求则限制在痴呆、肌肉萎缩性硬化症、慢性关节炎、糖尿病性肾炎等15种慢性疾病范围之内,即患有因身体机能衰老引起的疾病才能享受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

  两类被保险人的缴费标准也有不同,但个人缴费都占护理保险费用总额的50%。同时,50%的护理保险费用由政府财政出资补贴,其中,中央政府承担25%,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各承担12.5%。

  租赁产品的普及,也将拉动清理、消毒等一系列下游产业的发展。

  小微企业

  此次接受《瞭望东方周刊》抽样调研的超过20家企业中,80%以上是单纯的老年用品企业,其中又有约60%是创业型企业或小微企业。

  在中国的老年用品市场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自医疗器械领域,另一部分企业的早期产品也是解决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等非健康老年人的现实问题。真正关注普通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产品,大多数集中在创业型企业和小微企业。

  在此次调研中,仅有4家企业的主业与老年问题无关。

  创业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注程度更高,但在资金、营销、渠道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由于其针对人群更为特殊,它们的生存状况较其他创业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更为艰难。

  “云”上的附加值

  提供专业化的智能健康管理及行为干预,需要强大的支撑体系和数据平台,

  这些核心优势是胜出山寨产品的主因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万宏蕾/北京报道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后产生了天量的人口迁移,那么“小和365”可能就是这种环境中的必需品——它可以让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时刻查看父母的身体状况,并在老人摔倒等关键时刻及时报警。

  这个相当于手机一半大小的智能移动终端,除了具备“摔倒自动报警”功能,还通过内置每秒200次采样的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老人每天的能量消耗、睡眠、体态、步态等基础数据,通过GPRS传输到“小和365”云平台进行大数据计算分析。

  “云计算”会发现老人的健康风险,通过手机APP——老年人自己使用或家人使用——及时进行自动或人工干预。

  在今天的中国,有4000多万名老人每年至少发生1次跌倒,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跌倒造成伤害的比例高达61.84%。一次摔倒往往导致严重的、永久性的伤害,包括髋关节骨折、硬脑膜下出血、软组织挫伤或头部外伤,等等。

  很多老年人因此失去自理能力,另一些人因害怕再次跌倒,限制自我活动,导致逐渐失去独立活动能力。

  2010年,正是中国对“老人跌倒敢不敢扶”讨论最激烈的时候,已经在北京的联想公司工作了8年的熊毅有些焦躁:“父母远在四川老家,万一他们出门遇到意外,既没人敢扶,子女也不在身边怎么办?”

  很快,他和小伙伴们创立了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在老年人及其子女之间建立稳定、有效、即时的无线联系,使子女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健康、行为,并干预老年人的健康。

  云监督

  如果从产品类型讲,“小和365”的报警功能跟“呼叫器”类产品相似。这种产品分有线、无线两种,早先大多应用于医院、养老院、干休所、疗养中心等养老机构。2007年、2008年后,呼叫器经历了一波爆发式增长,鱼龙混杂,贴牌、山寨产品从几十元钱到上百元不等。

  无线呼叫器技术门槛很低,“了解单片机构造,就能造个呼叫器出来。”北京盛世天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向本刊记者介绍,但无线呼叫器产业规模太小,在国家产品分类目录上都“归不上类”,“有线呼叫器已经有了规范标准,但无线呼叫器做出来后,想找机构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都不知道上哪儿找。”

  在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创立时,国内还没有一家强势的“摔倒自动报警”生产企业。熊毅发现,当时国际市场上最好的是以色列的一款安防产品,但是“只要一放倒就会报警,平时必须保持直立状态”。

  2010年底研发成功的第一代产品,其核心是明确摔倒与正常睡眠等运动轨迹、重力加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差别。而且,它不需要老人进行屏幕解锁、打开报警软件等操作,在老人摔倒时自动感知,1秒钟之内向预设的紧急联系人发送报警和位置信息,定位可准确到20米至100米范围内。

  不过当时没有手机厂商愿意合作,“吃了无数闭门羹,终于深圳一家手机厂商答应生产。”熊毅说。

  从市场反应来看,只有单一报警功能的产品销售乏力。“这就跟买保险一样,防的是万一。”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再雷分析老年人的使用心理,“每年发生意外摔倒的人数确实很多,但具体到个人,可能几年都不会遇到一次。很多老人嫌麻烦,长时间没起到实际作用,也就将产品丢在一边了。”

  早期第一代产品的用户流失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

  第二代产品研发中,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慢病预防成为主攻方向。它可以配合行为专家长期跟踪,了解老人的健康趋势,提出具体指导建议。

  产品核心功能是根据长期采样分析,建立关于静止、活动的不同分析算法。如果一次静止时间超过40分钟,会默认是一次久坐,通过语音提醒老人:“久坐不利于健康,请起来活动活动。”

  比如患有Ⅱ型糖尿病的老年人,必须加大活动量、控制血糖。虽然有自动提醒功能,但有的用户还是发动亲友随时登录“小和”APP,监测家中老人的活动,甚至发现了老人长时间打麻将的情况。

  移动终端的附加值

  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熊毅手腕上正戴着小米手环,“市场上其他品牌的可穿戴设备我都会试用,对产品稳定性、精准度进行综合对比测试。”

  不过,大部分企业对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定位仍处于摸索阶段,要获得用户认同并不容易。而专注于全系统、专业化行为健康管理的老年可穿戴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刚出第二代产品时,深圳的生产厂家违背合约自己悄悄生产。做出一个终端很容易,如果没有其他增值功能,往往拉低了整个行业的门槛。”熊毅认为,提供专业化的智能健康管理及行为干预,需要强大的支撑体系和数据平台,这些核心优势是胜出山寨产品的主要原因。

  他说,“小和365”的用户多是50岁至75岁老年人,这部分人群退休之后活跃度很高,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尤其喜欢口口相传、扎堆购买,并对医生抱有权威崇拜心理。

  抓住这样的消费心态,陈再雷开始寻找与正规机构或医院的合作机会。当时,“微糖”——中国最大的一家糖尿病管理平台希望应用自己的数据管理系统,在发现“小和365”关于行为数据研究的优势后,两家机构合作建立移动互联网的专业医疗应用,通过手机记录血糖、同步云端,制定血糖监测方案,控制糖尿病患者运动、饮食情况。

  “小和365”由此推开了健康专业领域的大门,开始与“爱康健维”健康咨询公司等机构合作,“2015年会在健康管理行业大规模应用‘小和365’产品和数据。”陈再雷说。

  近期,用户流失率下降到20%左右,熊毅很乐观:“这说明市场反应不错。”

  过去天津、东北、河北、四川等地的会销机构都主动找来,希望代销“小和365”产品,但熊毅发现会销机构通过社区展会推销的方式并不靠谱。

  “他们以会议的形式召集老人,推销人员用近乎‘骗’的手段,将产品描绘得神乎其神。由于他们自己掌握利润空间,出厂价600元的产品能被忽悠到四五千元。老人拿回家,使用率特别低,几乎没有激活。”熊毅说。

  主要面对子女,让子女购买送给父母,然后让老人佩戴使用——这是熊毅确定的销售策略。

  陈再雷更愿意直接面向用户、走进社区。广州市南华西街社区是他们最近希望打造的“小和365”样板项目——通过与广州市民政部门、街道办联合,通过政府租赁服务,免费为南华西街的近100位老年人提供“小和365”。

  佩戴产品3个月后,老人觉得满意可以自行购买。目前转化率达到80%。

  熊毅说,根据后台数据,经过健康指导干预,一般3个月后老人的体检测试数据就会有明显改变。“能进入广州社区,与政府支持密不可分。对于这种政府租赁服务的模式,我们也希望在不同地方衍生出新模式。”

  “可穿戴的老年用品要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我们正在申请科技部的创新基金,希望能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陈再雷说。

  中国人的血压自测革命

  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全国平均仅为30%、25%、6%,血压控制难,并发症多而严重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北京报道

  “登录智诊通网站,你一段时间内的血压检测数据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进行常规和较复杂的分析。”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薛晨悦向参加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疗电子化零水银行动”启动会的专家演示着搭载了智诊通系统的一款电子血压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评价“智诊通”是一款领跑业界的血压管理系统,有望开创高血压管理的新局面。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血压计潜在消费市场,也是世界电子血压计的主体生产基地。电子血压计在中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生产量曾经一度占世界总量的90%。

  智诊通系统不仅提供对中国老年人血压问题的解决之道,也蕴藏着将中国从“电子血压计大国”提升到“电子血压计强国”的理想。

  血压管理新招式

  “智诊通”是由欧姆龙公司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由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负责监制的,面向医疗机构、看护机构使用的血压分析服务平台。它能将家庭血压测量数据自动上传,帮助医生有效控制及管理用户的血压。

  用户使用搭载智诊通的电子血压计测量数据,可以实现血压值自动上传云端,转换成表格、图表。用户还可设置相应参数,实现适时向患者和医生发出提醒、预警信息或邮件。

  通过智诊通,用户可对血压数据进行多种分析,如果分析结果呈现一定特点,系统会在下拉菜单中显示“结果良好”或者“结果欠佳”的提示。该系统附带心律不齐检测功能,可以帮助测量者实时监测心脏异常。

  当然,用户还可以导出或者打印智诊通的数据、分析图表。医生能在第一时间远程监控,血压的相关分析结果也可以在医生的电脑上显示。

  王继光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目前智诊通系统已经在上海瑞金医院门诊及病房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使用,主要用于对他们进行随访,评估其出院后的治疗效果。今后,智诊通远程系统还将引入血糖管理等服务,实现真正的慢性病综合管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健康观念意识的改变,对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诊疗模式越来越重视以预防为主。比如,对众多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质量的长期、系统、规范的动态监护治疗,在现有管理工具和条件下无法实现。

  目前国内远程高血压管理刚刚起步,各平台差别明显。智诊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诊通的作用,需要有精准的家庭自测工具。目前,欧姆龙为智诊通提供电子血压计等硬件支持。传感与控制技术领先的欧姆龙公司长期占有中国电子血压计的最大市场份额。

  医生终将接受电子血压计

  目前不仅很多患者,甚至很多医务人员都没有接受电子血压计,对其准确性一直存疑。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曾对本刊记者表示:“因受传统习惯影响,中国大多数医疗机构仍然采用水银血压计。但是,电子血压计操作简便、可移动,在繁忙的急诊、留观室,狭窄床旁也可方便使用。”

  他说,电子血压计的精准性有大量临床验证和国际权威认证。“我在20年前就做过对比实验,第一代的电子血压计就跟汞柱血压计测数差别很小。”

  欧姆龙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耀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对测试用户的调查发现,不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导致测量不准确的主要原因。

  在实际使用电子血压计过程中,很多人忽视了正确使用方法、适时校准等因素对血压计稳定性、准确性的影响。

  2012年4月至5月,北京市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85.8%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电子血压计需要及时检查和校正。

  目前,在一些欧美国家台式水银血压计正在逐渐被淘汰。根据相关国际公约,应在2020年之前禁止一系列含汞产品的生产和贸易。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提供的信息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消耗900吨汞,其中160吨左右用于生产体温计和血压计。

  自测革命

  人类直到1628年英国人威廉·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理论之后,才逐渐认识血压,并且历经几个世纪才掌握了血压测量相对有效、便捷的方法。

  真正意义上的血压计诞生于1896年,由意大利人里瓦·罗克西发明。之后,血压逐渐成为继脉搏、呼吸、体温之后第四个被临床记录的生命体征。

  随着血压计电子化,便于操作,上世纪末家庭自测血压在欧美发达国家流行。目前,中国老百姓也逐渐重视血压日常检测。

  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但全国平均的知晓率仅30%,治疗率25%,控制率6%,水平都不高,血压控制难,并发症多而严重。

  王继光说:“很少测或不测血压,导致高血压知晓率低。治疗依从性差、血压管理质量差导致血压的控制率低。”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2023年工作报告
 大家的家·北京阜外城心社区启幕
 《中国老年旅游发展报告(2023)》在…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赴陕西调研
 推动设计赋能 助力产业发展 中国老龄产…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组织动员会员单位支援灾…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和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向…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民政部
中国老年旅游网
中国离退休网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
人过五十网
央视喜乐乐
中国老年学学会
中国老年宜居养生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